创业的神奇公式

译者:bizking @经济学人翻译组
创业者成功秘笈
米德斯国王希望自己点指成金,最后发现这不是一个好主意。现代的“米德斯国王”们希望自己能点指成“硅”,这也许同样不是好主意。几十个山寨版的硅谷遍布世界:纽约的硅巷,苏格兰的硅溪谷,甚至,让人扫兴的,伦敦的硅环道。

硅谷现象是一个最普通的例子,反映了政策制定者们,无论地区或是中央,对企业成功秘诀的渴求。颇具教育意义。有些对硅谷的复制企图,以色列最为著名,成功了。但多数只是令人尴尬的失败。

政治家们在推广创业精神方面犯下的最低级错误,就是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的企业集群模式。事实上,如果离开了硅谷成功的两个重要资源,建设所谓下一个硅谷是毫无意义的:那就是两所世界顶级的学府,斯坦福和伯克来,和旧金山这个庞大的金融中心。相比之下,模仿者们更应该专注于自身独特的优势。

除了典型的硅谷方式,观察家们发现了三种其他的成功创业的生态模式。一个就是锚-公司。阿尔弗雷德?马歇尔,是最早研究创业精神的经济学家之一,他提出成功的企业就像是森林里的大树,高高地覆盖于其他树木之上,抢走了阳光和空气。但实际上,大树常常滋养了许多小树。大企业催生了分支机构的产生,培养了有经验的员工并使其最终能自立门户,同时,也养活了许许多多的供应商。

北卡罗来纳的三角研究园就是一个成功的锚-公司模式,由于吸引了如IBM、阿尔卡特、联合碳化物等大型公司,也随之催生、吸引了许多的小型运营商。再比如,食品和个人护理巨头,印度斯坦联合利华有限公司,是另外一个造福创业者的例子。该公司在印度全国雇用了45,000名女职工,向15,000万欠发达地区消费者推销产品。这些女性推销员不但在挣钱养家,而且学到了关于产品、价格和市场的知识,在印度的边远地区掀起了创业的高潮。

第二个模型,也是当前的热点话题,就是由经济危机所推动的。当经济停止发展,招聘需求冻结,企业家就出现了。20世纪九十年代,圣地亚哥就发生了这样的情况。当冷战结束,成百上千训练有素的军事科学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时候,当地的新兴公司,如高通,吸纳了这些天才,并让他们发挥了新的作用。

第三种,是“时势造英雄”模式,即一个当地的企业家抓住了一个机会,从而开始了创业并最终成为巨头。1949年,厄尔?巴肯在明尼阿波利斯创立了美敦力公司,他创立的不仅是一个公司而且是一个当地的产业。随着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率调整器,美顿力也成长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医药科技公司,带动了无数的小型公司的成长。

运气攸关

还有另外的两件事情使得寻找成功变得复杂-机遇的作用和文化的重要性。印度的科研机构往往是为了培养科研人员而存在的,而不是企业家。他们生产出了一大批符合印度软件工业模式的人,似乎是由于运气,而不是周密的计划。

颇具影响的经济历史学家,大卫.蓝迪斯提出,“如果我们从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学习,会发现文化导致了所有的不同。”企业孵化基地想建多少就可以建多少,但如果只有3%的人愿意成为企业家,比如芬兰所遇到的,那么创业型经济就会出现问题。

这让决策者的工作变得很复杂,但却也不是不可能。文化并不是唯一的因素:经济政策也同样重要。20世纪50、60年代,印度人和华人在海外繁荣,即使他们的表亲黯然回乡。可见文化也可以改变。1980年代,玛格利特 撒切尔政府用强力使英国摆脱了轻商的态度。而现在,印度和中国又变成了世界上第二、第三位的重商国家,仅次美国。

那么国家应当怎么做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?至少,他们应当充分执行世界银行关于商务贸易的政策,加强透明度,提高便利性和加强法制性。再好一点,他们应当学习世界最成功企业集群的特质。

首先,就是强大的高等教育体系。商业活动日益依赖于知识,尤其是科技知识。在美国,过去20年间,约有85%高速发展的企业是由大学毕业生创立的。大学里的科研院系推动了由设计到娱乐各项革新。

其次,就是学习外来事物的开放心态。与专注于国内的同行相比,移民更具有创业的资质:在当代历史上,最具企业家精神的地方往往聚集着犹太人、中国人和印度人。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,高素养的移民占据着革新的优势。和一般人相比,建立公司的移民更多,思想、金钱和技术在他们中间流动;他们弥补了技术的鸿沟,他们融合并发扬了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。

生而全球化

事实上,当今社会,精明的企业家在全球化中成长。他们在全世界寻求材料、人才和机会,将世界而不是地区当作一个竞争的舞台。这反映了一个事实,那就是企业家在全世界每个角落涌现,使日益扩大的战场更趋复杂。
  
以EyeView,一家典型的当代企业为例,从一出生,就是一个全球公民。它采用“富媒体”,这种音像、视频的结合体,去教会客户如何使用网页。公司的大多数客户都具有国际化视野,因此,视频具有多语言版本且可以全球收看。
  
公司目前在特拉维夫一幢不可名状的大楼里拥有一个高楼层,但是最初的岁月里,它分布在世界三大洲。公司创始人中有2个在波士顿,有一个在悉尼,另一个在特拉维夫。公司在澳大利亚制作了第一个视频,最初的客户却来自美国西海岸。



哈佛商学院的丹尼 埃森博格指出,今天的企业家领导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。在以前,全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。先在当地市场建立公司,然后慢慢扩张到海外。而现在有些公司从开始建立就已经走向了全球。

成功的企业家往往来自一些令人意料不到的地方。Bento Koike在他的祖国,巴西,创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风力涡轮叶片制造公司Tecsis,但原材料和顾客却都在欧洲、美国,而巨大的叶片却又很难运输。他甚至为了自己独到的包装技术申请了专利。

而新西兰,尽管地域偏远,也成为了创业的福地,在创建中小型企业方面引领着世界的潮流。这部分要归功于先进的政府决策。 尤其是在羊毛内衣的革新技术的运用方面。它的Icebreaker的品牌受到了年轻、时髦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欢迎。
成功的企业家也促成了一些出其不意的跨国合作。夏尔?阿格斯,一位美国籍以色列商人,他立足于加利福尼亚的帕洛阿尔托,与以色列、丹麦、日本和法国的政治家、企业家和公司合作,有望以电能结束传统汽车工业。以色列和丹麦已开始修建汽车充电的站点。丹麦企业家正在致力于提高电池寿命的研发。而雷诺和尼桑两家公司正在建造电器车。

但是,如果综上说述就认为企业家精神不受地域的限制,那是不对的。今天,许多的初创企业不得不为了物流问题绞尽脑汁,而以前这只是大公司的问题。如今,企业家满世界飞,去视察各地的运行,组织全球的供应链,应付形形色色的法律和规章。
谈到新兴的企业,也很快能发现,了解当地文化很重要。世界越是向着全球化发展,人们就越期待那些不能轻易购买和复制的差异化的优势;商业运营越是鞭长莫及,企业家就越依赖商业伙伴的诚信。Koike先生在巴西建立 Tecsis公司的原因之一,就是那里有欣欣向荣的航天工业和宇航科技研究所。EyeView的两个主要创始人,Tal Riesenfeld and Oren Harnevo,在以色列的一个村子里长大,并同时在军队服役。他们决定将生意的重心放在以色列,而不是分散在世界各地。也许是因为他们要有同样的“心灵空间”,也许是因为他们想为国家做一些事情。